【青岛记忆】青岛造纸厂的兴衰-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本文作者于树人,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市北区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于2013年6月。本公众号以作者网名“百家争鸣1957”发布的多篇文章,受到网友读者的关注欢迎。
座落于新市北区最北端、交通枢纽胜利桥头与郑州路东北角、盐滩村北侧的四流南路245号的青岛造纸厂,一直是我市轻工业行业最大的国营企业之一,是山东省有名的重点造纸企业之一,由于受环境污染、场地及市场等因素的限制,一度衰退,1993年前后经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换代、开发新产品,再度复兴,跨入二十一世纪后,因历史沿革问题王兴宁,资不抵债而破产,并于2013年4月1日从原厂址正式消失。
我岳父孙延江就是这个厂的老职工、老党员,从1951年入厂干工,到生产车间主任直至厂调度长任上退休,乌拉特前旗政府网一生从事造纸生产技术与生产的管理工作,可以说是一名造纸行业的“大拿”(专家),而且我岳父家一直住在1981年10月建成的商丘路35号的造纸厂宿舍楼内,我也曾经参加了以青岛造纸厂为主,于1974年由青岛造纸厂、青岛造纸二厂、三厂、青岛轻工机械厂、造纸原料采购站等五个单位联合在开平路建的职工宿舍的施工建设工作,所以我对青岛造纸厂有特殊的情感,而对于刚刚消失的青岛造纸厂,我应该写下它的历史。
一.青岛造纸业的发展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造纸在青岛地区还是一个空白,自1935年青岛开办了第一家造纸厂——太湖造纸厂开始,开创了青岛的造纸业的发展,至1949年青岛解放的十四年间,青岛共建大小造纸厂十四家,因战争原因,各家造纸厂无一生产正常,青岛解放前夕,各造纸厂剩十二家,均处于半开半停状态。
根据青岛市志记载,青岛造纸业的建厂可追溯到1935年,由何光茂在雒口路创办青岛第一家造纸厂——太湖造纸厂(1939年被东北商人刘陛元购买);
1938年痧友家园,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日商野忠看到在青岛开办造纸业有利可图,遂在东吴家村5号开办起私营青岛造纸厂(抗日战争结束后,作为敌产被国民政府接管变卖,解放后一度成为国营青岛造纸厂的分厂,1961年并入华东造纸厂后,又与华东造纸厂一起并入华昌造纸厂);
1939年,东北工商业者刘陛元来青岛,购买了何光茂的太湖造纸厂后,何光茂又与他人合作,在台东区东仲家洼创建起鲁光造纸厂,1940年,又被日商松本强行购买,改称兴亚造纸厂,后因水源不足,日商将造纸厂转卖给于鲁信、孙贵庭等人, 改称鲁东造纸厂(1953年被青岛实业公司接管后与后来的天隆造纸厂、宏大造纸厂合并为现在的国营青岛造纸厂);
1940年,日商松本卖掉兴业造纸厂后,于当年在沧口区开平路重建兴亚造纸厂(抗日战争结束后,郝璐璐作为敌产被国民政府接管变卖,解放后改为火柴原料厂);
同年,王兆祥等人集资与朝鲜人林寿卿合作,在沧口区晓翁村建起天隆造纸厂,生产有光纸、火柴纸及包装纸,1946年1月,朝鲜人林寿卿被国民党当局判为战争犯罪而使工厂停工破产(也就是解放后合并成现在的国营青岛造纸厂之一);
与此同时王俊鳌、 陈毓才集资在沧口区水清沟大兴村7号筹建太沧造纸股份有限公司(1956年兼并了三家小造纸厂后张芊芊,于1965年12月27日分为后来的国营青岛第二造纸厂和国营青岛第三造纸厂);
1941年11月,政记轮船公司经理张本正与其子张仲余和许仲宾等人合资,从上海购进元享造纸机1台,雇用职工50人,在沧口区四流路盐滩村21号开办了宏大造纸厂,于1942年正式生产包装纸及火柴纸,1945年抗战胜利后sd敢达私服,以张本正系经济汉奸罪罗君左,厂被国民政府没收,成为兵营,直到青岛解放再未开工(也就是国营青岛造纸厂的前身);
1941年,何光茂再次与周品寿合作,在西吴家村4号建成华昌造纸厂(解放后合并了几个小造纸厂后,于1965年12月27日又分成国营青岛第四造纸厂和国营青岛第五造纸厂,1967年9月又合并为后来的人民造纸厂);
之后,东北工商业者毛至善独资于西吴家村457号创办了华东造纸厂(1956年合并了几个小厂后,于年底又一起并入太沧造纸厂);
另外,王友三开办的友成造纸厂、刘子卿开办的开明造纸厂(1953年迁到济南)、张仲三开办的鲁和造纸厂、吕宛三开办的福丰造纸厂、马恒卓开办的隆丰造纸厂也相继开业。1945年,青岛机制纸厂已发展到14家,共有造纸机22台。年产有光纸、火柴包装纸、毛边纸、火柴纸、包装纸等共计5000吨左右。
青岛解放后,实力较弱的鲁和造纸厂、福丰造纸厂、隆丰造纸厂相继破产或转让。而其他造纸厂经过归并、整顿,形成国营青岛造纸厂、公私合营华昌造纸厂、华东造纸厂和太沧造纸四家较大规模的造纸厂。1967年9月最后定为国营青岛造纸厂、国营青岛第二造纸厂(于1982年8月撤销)、国营青岛第三造纸厂和国营青岛人民造纸厂。
二.青岛造纸厂的历史
据厂退休的老生产主任、厂调度长孙延江回忆,以及厂最后一任党委副书记兼厂工会主席、厂办主任、最后留守清产办公室负责人张校杰提供的《国营青岛造纸厂志》介绍:造纸业是青岛市较早的现代工业之一,而青岛造纸厂又是青岛市轻工局最大的龙头企业,属国家大型二级企业。其建厂史可追溯至1941年11月,政记轮船公司经理张本正与其子张仲余等人合资,在沧口区四流路盐滩村21号开办的宏大造纸厂,抗日战争胜利后,宏大造纸厂作为敌产被国民党没收后纵情忘爱,宏大造纸厂成为国民党军营。
1949年2月2日爱部落,青岛解放后由青岛军管会接管私营宏大、天隆两家造纸厂。
1951年1月,宏大造纸厂和天隆造纸厂由军管会同时交给青岛实业公司管理。同年,宏大、天隆两厂合并;于1952年4月,又与青岛实业公司提前接管的私营鲁东造纸厂合并成立国营青岛实业造纸厂,厂址设在沧口区四流南路221号(即现在的四流南路245号)宏大造纸厂址, 后经两年修复,于1953年2月正式投产。
1954年12月,隶属于山东省工业厅时,青岛实业总公司所辖宏大造纸厂改名为山东省工业厅国营青岛造纸厂,并从联邦德国进口西门子八辊超级压光机1台,与青岛唯一的1台长网机配套,生产双面胶版纸,成为青岛生产高档纸最早的厂家, 同时试制成功为加工纸配套的晒图原纸;
1956年3月15日,又划归青岛市轻工业局管辖,正式改名为国营青岛造纸厂。同时,破产后的私营青岛造纸厂被国营青岛实业造纸厂收购后升仙路遥遥,成为该厂的分厂,后又于1961年11月22日划归华昌造纸厂。
1965年12月27日,经调整,国营青岛造纸厂更名为国营青岛第一造纸厂。
1978年8月10日,又重新启用了国营青岛造纸厂至今脑白质疏松。
三.青岛造纸厂的生产发展
1956年前,青岛造纸厂拥有造纸机5台,只能生产有光纸、火柴纸、牛皮纸、纸板,年产能力达到3611吨。1957年,青岛造纸厂在保持原有产品品种的情况下,开始生产双面胶版亚光铜板印刷纸,供印刷行业彩色套印挂图、图片、画刊用,并成为该厂的拳头产品。至1957年底,青岛市只有青岛造纸厂、太沧造纸厂为机制纸厂。1958年,国营青岛造纸厂利用自制的涂布机,试制成功晒图纸,填补了山东省造纸行业该项产品的空白,成为山东省生产晒图纸的唯一厂家。
同年,贯彻轻工业部对造纸行业提出的“以浆为纲”承欢愿,产品要“粗变细、黑变白、厚变薄”的指示精神,青岛各造纸厂从实际出发骏越酷车联盟,开始注意提高技术,强化质量意识,确保产品质量。青岛造纸厂率先在打浆机内漂白草浆,试制生产出20~30克的洁白有光纸,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好浆纸设备的填平补齐,增加单浆漂洗和净化系统,形成了较完整的草浆净化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并增加了书写、凸版印刷、打字等用纸的生产。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纸张的需求量大增,青岛造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生产用于印刷《毛泽东选集》及语录用的“选集纸”和国防工业用的“炸药包装纸”阶段,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中共青岛造纸厂委员会奖状
1976年3月,青岛造纸厂新建1台1760米/米短长网造纸机,并于1977年4月投入生产,生产卷烟用纸,年生产能力为1500~1600吨,填补了青岛地区的空白,成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定点生产卷烟纸的专业厂家。
1976年“不吃草”(不用麦秸草)后,将麦秸草改为废旧麻袋作为原料,1978年底开始生产卫生纸;同时香烟过滤嘴研制成功,于1980年6月21日生产出的轻质过滤嘴产品达到国家先进水平,被评为“山东省新产品一等奖”。
1979年9月,青岛造纸厂安装1台东方1575米/米短长网抄纸机,并于1982年2月正式投入生,专门生产卫生纸、滤嘴原纸、糖果纸。八十年代初,从台湾引进生产餐巾纸的机器,开创青岛生产餐巾纸的历史。
1982年至1983年生产达到鼎盛时期。此时,青岛造纸厂拥有主要生产设备:草、麻蒸煮器(蒸球)在用的6座、造纸机11台套、锅炉四台套、涂布机1台,年机制纸达11711吨。其各种产品销往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用户达350多家,在职职工达最多的1749人灭龙魔导士。
1984年12月,开始生产出特号压纹卷烟纸。
1985年1月8日,青岛对造纸行业提出:“不吃草、少用水、上高档”的发展要求。青岛造纸厂再度引进美国产哈里斯CS—50型电脑表格印刷机, 9月投入生产,设计年产能力1200吨。原料改用经过蒸煮、漂洗后的半成品木纸浆,正式停止使用麦秸草等原料,并将凸版纸的生产,迁往胶县东风造纸厂,从而杜绝了各种污染。
1992年后,经技术改造,以外资、合资等方式筹资引进了为电子行业制造电路板用的浸渍的绝缘纸,填补了我国电子行业线路制造的空白,使企业一度很有起色。
四.造纸厂的生产过程
青岛造纸厂的基本生产流程是原料麦秸草、废旧布、旧鞋(后来改为用废麻袋)等,由铁路从济宁、兖州等地运至沙岭庄火车站,经专运线在唐河路的造纸原料采购站(1982年8月撤销此单位)统一调配,再由人力地排车、马车及后来的卡车运至货场,部分原料来自周边的平度、莱西、即墨等地。当大量原料进厂时张小婉,需过磅、卸车、码垛的车辆在四流南路上排成长队,真是车水马龙。
原料经粉碎(这是一个非常脏、非常暴的粉尘污染工序),经蒸球蒸煮(这也是空气和噪音污染最厉害的工序)、漂洗、打浆,再经抄纸机挂浆、烘干、切纸等工序拍婆子,最后成品打包出厂。整个造纸过程用水量非常大白毛舌,主要以建在李村河边及飞机场内的十几口大水井供水。生产过程产生的噪音、粉尘、气味、污水等各种污染非常严重,住在周边五公里范围内的上了年纪的人都能清楚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一旦造纸厂蒸球蒸煮纸浆结束后,放气的刺耳声、下风口的刺鼻恶心的气味,以及粉碎工序的粉尘使厂外盐滩村居民深受其害,长年不能开窗及晾晒衣被,使周围居民难以忍受,这都是因为那时根本没有环保意识造成的。
青岛造纸厂开始生产卷烟纸后,青岛市及周边的烟民们大都自己卷烟叶吸旱烟,所用的卷烟纸基本都是从青岛造纸厂流出来的,使烟民们受益匪浅。
五.青岛造纸厂的衰退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国营企业的历史沿革问题,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人员负担重、生产成本高、命令性的经济担保的不合理及筹措资金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中,造成资不抵债村长趣哪鹅,于2007年申请法院破产清算:国营青岛造纸厂以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算全部债务为由,向市中级法院提出破产清算申请恐轨车站。法院于同年12月31日以民事裁定书(2007)青破字第8-1号受理了破产清算申请。
至此,厂进入了破产清算阶段,直到2013年4月1日,清算机构从原造纸厂撤出,搬至昌邑路4号院内,青岛造纸厂彻底成为历史的回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喜欢请关注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