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文章 2017年05月12日
临清市政府【韩锡璋悦读茶坊】《发呆,是人心里的思无邪》、《方方:爱上苏东坡》-韩锡璋悦读茶坊

【韩锡璋悦读茶坊】《发呆,是人心里的思无邪》、《方方:爱上苏东坡》-韩锡璋悦读茶坊
发呆,是人心里的思无邪
物道君

前两天偶然看到苏东坡的一首诗,里面有这么一句:“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原来闲时沉下心来,摈弃掉琐事烦忧,只是这么静静地坐着发呆,一天也可以有两天那么长。
苏东坡只是坐着发呆,就跑在了时间的前面,而平日里忙得焦头烂额的我们,反而觉得时间永远不够用,更别提有时间发呆了。

图片|cbabndy-摄
一个人若没有时间发呆会怎样?王小波说:“吃饭喝水性交和发呆,都属天赋人权的范畴。假如人犯了错误天地龙魂漫画,可以用别的方法来惩办,却不能令他不发呆。如不其然,会引起火灾。”
“火灾”即人心积压到一定程度的爆发,
所以人与其发疯,不如学会适时发呆,
是放空自己也好,是胡思乱想也罢,
喜欢发呆的人,心里必有一个纯净的世界。


图片|昊2-摄
图片|麻团张-摄
发呆,是一种放空

有人曾问我,世界上最奢侈的事情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发呆。
是啊,在充满各种事项、压力、问题和麻烦的时代,我们的脑子每天都在不停地运转,只有停下来发呆放空的那一刻,才真正属于我们自己。

图片|VCG-摄
前阵子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里发呆?其中有个回答获得了特别高的点赞。他说:
“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根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太累,是每天戴着各种面具忍着各种脾气面对着各种人,而只有在独立的空间静静地发呆时,才会意识到自我,此时的我们无需伪装,内心更加纯粹。


图片|麻团张-摄
图片|iRenaiHui-摄
当然也有人说发呆这件事毫无意义,纯粹是浪费时间,所以忙着把时间用各种事物装满,唱歌跳舞、喝酒打牌、逛街购物、狂吃狂喝……以各种方式去排遣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


图片|麻团张-摄
图片|捏个影-摄
其实,万千繁华都抵不过内心片刻的安宁。比如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里发呆金猪四国,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必做,没有烦事扰心,没有外务缠人,四周安静得仿佛天地万物间只剩下自己,泪流满面也不用擦干定远先锋网,更不必强颜欢笑。
所以有人说发呆放空后的自己就像一个空瓶子,倒尽了心中的苦水和脏水后空空如也,自然也就无忧无虑肥猪满圈。而物道君更喜欢六祖慧能的说法: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假如心累了,不如用发呆来奖励自己。
哪怕只有几分钟,也会觉得格外幸福。

图片|暴走莫扎特-摄
发呆,是一种享受
其实发呆也并非脑袋空空,有时它也可以是一种享受,是可以随手拈来的及时行乐。
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之虎啸龙吟》中有这么一处神来之笔,原本的空城计被改编成了吴秀波饰演的司马懿与诸葛亮在幻境里的对弈,既天马行空,又步步惊心,堪称精彩。
而在现实生活里,吴秀波也是个爱发呆和瞎想的人,经常垮垮地坐着,漫无目的地走着,目光散漫地观察着各种事物,有时候你会觉得他在观察蚂蚁搬家或蛐蛐儿弹唱,甚至觉得他就是在云游、跟自己对话山丹军马场,完全忽略了周围的嘈杂。

▲吴秀波
对他来说,发呆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过程,有时他站着洗澡,一边冲着一边发呆,竟然洗了4个小时。他就站那儿想歌、想剧本,想东想西,漫无边际,很多点子就在发呆中茅塞顿开。
即使发呆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发着呆胡思乱想也未尝不是一种享受。夜深人静时倚窗而立,一个人呆呆地仰望星空,想东想西,想着人生百态,回想天真烂漫的童年和灿烂明媚的青春,甚至可以想老之将至的模样,做个穿越时空的梦。

▲吴秀波
米兰昆德拉这样描述发呆:“人进入这种状态就忘了年龄,忘了孩子,忘了忧愁,因此什么都不会怕。”发呆往往是不自觉的,甚至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有时眼神飘忽,灵感闪现,脑子里瞬间风起云涌。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发呆,
去激发内心深处无限诗意的想象。

图片|捏个影-摄
发呆,是一种留白
有一次八点半明月珰,一位朋友跟陈道明说他活得很焦虑,为了维持人际关系,他得一天到晚在饭桌上跟人说话北洋燕园,尽管说的内容跟自己毫无关系,也要话接话,好消息、坏消息统统搁进心里。
他转而问陈道明:“你在家都干嘛?”陈道明回答:“我什么都没干,发呆呢。”
在陈道明看来,其实人生是需要留白的,留白不是一无所有,而是一种空灵且自由的富有,会让你的人生看起来更加丰富,而当你忍受不了空白拼命往里边填满东西,心灵难免超载,更无暇顾及真正的感受。


图片|刘迪-1992-摄
图片|flshtoei-摄
发呆,仿佛给心灵开了一扇窗,是人生中的留白银龙的黎明。发呆时没有嘈杂的车声,没有拥挤的人群,更没有尔虞我诈,只有扑面而来的青翠欲滴、花香鸟语。好像在想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想。
就像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时突然“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又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突然间失了神,大脑里空空荡荡,只得匆匆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留白处自有生活,一切妙不可言。

图片|拾影酱-摄
尽管岁月匆忙,还是希望生活能慢一点。
留一些时间发呆,给自己的人生留白。
如村上春树偶遇百分百女孩突然间愣了神,
你也可以在夏日的黄昏,在寂寥的冬日,
心无杂念地坐在落满阳光的院落里发发呆。

图片|摄无季-摄
文字为物道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方方:爱上苏东坡
方方,本名汪芳。1955年出生于南京。1975年参加工作。当工人期间始发诗歌k952。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大四时发表小说。1982年毕业分配至湖北电视台当编辑。撰写过电视纪录片脚本和电视剧本。1989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曾获中国《诗刊》新诗一等奖。中篇小说《风景》《琴断口》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反猫眼窥镜。2012年获南方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大奖。其它作品亦多次获《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国女性文学奖等国内重要奖项。已出版小说、散文集近百部。多部小说被译为英、法、日、意、葡、韩、泰等文字在国外出版莫问天机。现为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好多年前,大约我还是一个初中生,有一年学校组织学农劳动,这是我们那个时候的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我们就去了黄州。在劳动间隙中,语文老师建议我们去40里外的东坡赤壁去看看,然后稍稍为我们介绍了一下苏东坡。那时我们虽已上中学,可当时的教科书里并没有古代诗文香妃三宝,所以我们中大部分人都并不知道苏东坡其人其事。我因父亲同我讲过苏小妹的故事,总算也还知道苏小妹的哥哥就是叫的这个名字。
当时的黄州赤壁远没有现在这样花团锦簇,就好象是一个废墟,一片荒凉。浩浩长江从醉仙亭下流过(我前两年去时,在东坡赤壁已看不太见长江了,醉仙亭下是一个人工小湖),语文老师在“二赋堂”前为我们讲解前后赤壁赋;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碑文前为我们朗诵“大江东去,浪淘藏魔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师讲得很有激情,大约也是压抑了许久庞玉良,这给一直阅读“文革”散文的我带来了很大的震惊。
劳动结束一回家,便从父亲那里要了关于苏东坡的诗文一一读来。从此也算是对中国古代的一个诗人略有所知了。因为有了这样一层原因,每读苏子诗文就觉得比别的诗人更为亲切,亲切得就仿佛是自己老早认识的一个熟人。而当自己的书读得更深一点的时候,当自己对中国文化了解得更多一点的时候,当自己的阅历也更丰富一些的时候,就愈发觉得自己少年时认识的苏东坡尤其地让我喜欢,也愈发觉得天下文人再没有比苏东坡更伟大更潇洒更可爱的了,无论为文还是为人。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标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临清市政府,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也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酒、月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诗是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若将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都“馀词尽废”。无论苏东坡是在思情鲁山狼,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入同类作品的“之最”。当年神宗陛下每逢“举箸不食”时,人们就知道他必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学者章元弼家有美妻,可因太爱苏子诗文罗本立,其妻难以忍受,章便为苏而休了妻乐爱妹。一个人的才华到了这种地步,实在是让人除去佩服和仰慕,再无话说。
苏东坡之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不由自主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太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礻右)党人碑”,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安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了这些而整日里蓬头垢面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使他的天才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年;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笔,就让和尚成为名僧;……如此等等,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波力斯卡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一个人能活到如此地步,那该是件多么有趣的事。中国的文化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失重。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我喜欢苏东坡有些入迷,甚至听不得别人不喜欢苏东坡。如有听之,便一定是红下脸来,意欲一争高低。这种态度,使得我家先生一次不由地问:如果你同苏东坡活在同一时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只要苏东坡肯娶我的话,回答自然是肯定的。他不知道,能成为世上第一个阅读苏东坡诗文的人、能一天到晚听到苏东坡谈笑风生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以上内容系文摘



山西市场导报 法院文化周刊 刊训:
激情碰撞文化
诗意表述法治